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姓名课题组名称 |
第一作者课题组主持人所在学校 |
所获
奖项 |
1 |
基于微循环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探析 |
蔡圳阳
徐 曼
余文武 |
中南大学 |
一等奖 |
2 |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化探究 |
李少珊 |
湖南大学 |
一等奖 |
3 |
利用新媒体技术研究 00 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
郭昕茗 |
湖南师范大学 |
一等奖 |
4 |
德国高校隐性德育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
危 超
易山峰 |
湘潭大学 |
一等奖 |
5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模式创新——以微信平台为例 |
钟佩玲 |
衡阳师范学院 |
一等奖 |
6 |
自媒体语境下湖南省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研究 |
熊耀林
禹旭才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等奖 |
7 |
微信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探索 |
谢祥刚 |
怀化学院 |
一等奖 |
8 |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想引领中的“怨恨情绪”机制应对 |
张清华
徐丽苹 |
湖南城市学院 |
一等奖 |
9 |
刍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下沉的激励机制研究 |
陈凯乐
王 敏 |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10 |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文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培育路径 |
苏 泉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
一等奖 |
11 |
新时代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
丁 琳 |
湖南大学 |
二等奖 |
12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地方高校资助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
王 静 |
湖南师范大学 |
二等奖 |
13 |
新时代大学生 “四个自信”提升的意义与实现路径研究 |
任艮丰 |
长沙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1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建设探析 |
田良富
王昕伟
张 奎 |
湘潭大学 |
二等奖 |
15 |
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统一性探析—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思考 |
马青梅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16 |
新时代语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抉择—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理论的审视 |
陈 阳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17 |
高校辅导员执行力现状及提升路径探析 |
唐小芳
邹海贵 |
南华大学 |
二等奖 |
18 |
基于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的心理育人模式探索——以“至乐”解忧驿站成长辅导室为例 |
王江南 |
衡阳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19 |
民族地区高校艺术社团繁荣校园文化有效性评价研究——以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为例 |
唐业喜 |
吉首大学 |
二等奖 |
20 |
浅谈工科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平台及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张 超 |
湖南理工学院 |
二等奖 |
21 |
论全方位视角下的高校公共危机管理模式构建 |
吴媛媛 |
湖南医药学院 |
二等奖 |
22 |
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
王江海 |
长沙师范学院 |
二等奖 |
23 |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网络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
聂志宇 |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24 |
高职学生校园网络贷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钟 冲 |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
二等奖 |
25 |
“00 后”网络原居民高职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探析 |
段 婧 |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
二等奖 |
26 |
价值咨询在释疑解惑中的应用初探 |
张 桐
罗方禄 |
中南大学 |
二等奖 |
27 |
习近平青年责任思想的四维论要 |
宋 新 |
长沙理工大学 |
二等奖 |
28 |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
解静蓉 |
湖南农业大学 |
二等奖 |
29 |
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质量提升路径新探索 |
向 菲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30 |
构建“两同步两提高”免费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
周 宇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三等奖 |
31 |
高校受资助学生后续教育管理实践研究 |
刘 雅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三等奖 |
32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的探索 |
向楷雄 |
湖南工业大学 |
三等奖 |
33 |
新时代辅导员在职业化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
周元玲
谢 嘉 |
湖南人文科技大学 |
三等奖 |
34 |
浅谈学生干部在大学学风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
王平媛
陈佳 |
湖南文理学院 |
三等奖 |
35 |
论大学生网络贷款监管机制与模 |
赵荣华 |
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
三等奖 |
36 |
基于“易班”推动地方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以邵阳学院为例 |
曾 鹏 |
邵阳学院 |
三等奖 |
37 |
抓牢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五大着力点 |
李永玲 |
湖南信息学院 |
三等奖 |
38 |
谈高雅音乐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渗透作用 |
康 平
邹林波 |
湖南科技学院 |
三等奖 |
39 |
论大学职能的演变:从单一教学到多元化职能——基于《大学的理想》与《大学的功用》 |
戴邵瑛 |
湖南女子学院 |
三等奖 |
40 |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康情感培育研究 |
黄静(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41 |
农耕文化在涉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及传承路径——基于对湖南省三所高职院校的实证调查 |
陈 洁
刚 良 |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42 |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机制探索 |
吴意绵绵 |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
43 |
“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 |
陈燕妮 |
湖南工艺美术职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44 |
网络直播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
肖敏勤 |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
三等奖 |
45 |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讨 |
李光茂 |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三等奖 |